文︱陆弃
2025年盛夏,本应是旅游黄金季。然而,美国的国际游客数量却未见回暖。尤其在亚洲市场,一股“避美”情绪正悄然蔓延。曾经令无数人向往的“美国梦”,如今却被汇率、关税、歧视和枪声一层层撕裂。新加坡米略洞察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,揭示了东南亚游客对美国旅游兴趣的显著下滑,背后折射出的,却是一场深层次的信任危机。
近80%的东南亚游客坦言,美国旅游的吸引力在下降;其中四分之一明确表示,过去半年对赴美旅行的兴趣明显减退。乍看之下,这或许不过是全球经济下行的一个缩影,实则却是多重社会矛盾交织的警讯。相比汇率或票价,这些游客更害怕的是——在美可能遭遇歧视;他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政策心存芥蒂;他们对随处可见的枪支暴力充满恐惧。若说汇率让人皱眉,那么政治和社会环境,则已让人止步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年龄因素。调查显示,美国的“硬姿态”对年轻游客的影响更深远。边境管控、种族问题、政治撕裂,这些内容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,塑造着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美国的第一印象。即便年轻人普遍对异国探索更感兴趣,但美国的形象危机,已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门槛。
展开剩余71%然而,越南与菲律宾两个国家,却意外地表现出相对“热情”。57%的越南受访者、49%的菲律宾受访者表示,他们比六个月前更倾向于赴美旅行。乍看是逆势上扬,细察却难掩两国与美国之间特殊侨民纽带的深远影响。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,菲律宾和越南侨民在美国的规模分别高居第四与第八,这不仅意味着亲情连接和文化熟悉,也代表着“亲身体验”对负面信息的部分消解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的兴趣上涨幅度也已不足以抵消其他国家的冷淡。
最鲜明的对比,莫过于新加坡。作为东南亚中最国际化、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,新加坡民众却对美国表达了最为明确的“拒绝”。高达55%的新加坡人表示,对赴美兴趣下降,仅有7%表示更想去。这不是一次偶发的数据波动,而是某种价值判断在理性条件下的清晰体现。在一个高度稳定、社会信任机制健全的城市国家里,美国的混乱与暴力、政治的不确定性,显然已无法提供“安全感”或“品质保障”。
背后的分水岭,是2024年特朗普的胜选。英国舆观公司的全球调查清楚显示,自特朗普重新当选后,美国在多个地区的“旅游印象分”持续下跌。加拿大、墨西哥、北欧、西欧……曾经与美国紧密相连的盟友,也开始以实际行动表达“不再憧憬”。欧洲游客的热情冷却,加拿大游客的明显回撤,都是这场全球情绪转向的组成部分。
而在亚洲,特朗普对越南开出的“关税大单”进一步点燃了负面情绪。46%的重税如同一记重拳砸向本就高度依赖出口的越南企业。即使在7月2日临时达成的“缓和协议”将关税调整至20%,仍未能安抚情绪,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越南为跳板对美出口的亚洲企业来说,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“不确定性”成为唯一确定因素。对消费者来说,这不只是商品变贵,而是背后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让人望而却步。
旅游,不仅仅是一次“走出去”的消费行为,更是一种价值观和心理安全的选择。对于亚洲中产阶层而言,他们所看重的不只是景点和购物,更是过程中的尊严与舒适。美国若不能在枪支泛滥、种族歧视、边境暴力等问题上做出实质改变,再多的签证便利、航班优惠,也难以唤回被打破的信任。
而美国国内民众对旅游的悲观看法,更让这场信任危机变得讽刺至极。根据社交媒体数据,4月30日至6月3日期间,美国本土用户在X、Reddit、YouTube等平台发布的相关评论中,负面情绪竟高居榜首。这不只是对外形象问题,更是国内对本国社会病灶的深切担忧。在这样的情境中,想让外国游客放心踏入美国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美国若仍沉浸在“强国自嗨”的迷梦中,无视国际游客真实的感受和态度,那注定将失去的不仅仅是旅游收入,更是软实力的核心支撑。旅游业原本是文化输出与国际认同的最佳舞台,而如今的美国,却正将这一平台变成全球公关灾难的展台。
此时此刻,美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口号,而是更深入的自省。亚裔游客并不是因为“美国太贵”才不去,而是因为“美国太乱”。一旦信任坍塌,品牌再响也无济于事。面对亚洲市场的转身离去,美国或许真的该想一想:当全世界开始“旅游去别处”,那所谓的“世界第一”是否也正在逐步成为“第一被放弃”?
发布于:江苏省兴盛网-配资炒股之家-股票平台杠杆-怎么找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